最新快讯!天弘基金年报出炉:权益资产吸引力提升 追求盈利复苏的弹性
进入2023年,投资者对于权益资产的兴趣不断增强。眼下进入年报季,天弘基金就医药、消费、科技和制造四大“黄金赛道”,分别对市场趋势、行业发展、重点方向等做出研判,助力投资者理性投资,合理配置。
(资料图片)
医药:从追求安全变为追求盈利复苏的弹性
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医药板块迎来一波反弹,天弘多只医药主题基金也及时更上节奏,迅速“回血”。据银河证券统计,截至3月17日,天弘医药创新混合A过去一年净值增长率为2.94%,同类排名11/63。成立正好满一年的天弘臻选健康混合A表现则更为出色,同期回报15.12%。
对此,天弘基金大健康投资总监郭相博坦言其实去年四季度医药板块投资难度大,经历了泾渭分明的三个阶段,且由于市场热度高轮动快,追热点的投资方式回报较大,必须要提前对于政策方向、相关场景、疫情走势进行预判和布局,在板块轮动结束前进行切换。
展望2023年,郭相博与医药组基金经理刘盟盟指出,随着国内的疫情管控政策画上句号,社会活动逐步恢复正常节奏,消费开始复苏;海外美联储加息幅度趋于缓和,俄乌局势未再进一步恶化,相较2022年,中国权益资产的吸引力在提升,去年判断股票市场将从追求高景气转向求稳,那么2023年市场则从追求安全变为追求盈利复苏的弹性。
具体到投资方向和板块上来看,郭相博表示有两个方向。一是疫情主题与恢复主题的双螺旋行情:上半年来看大恢复仍将是最主要的主线,后续疫情若有扰动,相关主题性机会或有表现,但总的来看,疫情螺旋向下,大恢复波动向上将是比较明确的方向。
二是后疫情时代的新变化。对于医药板块而言,后疫情时代带来的疾病谱与用药结构的变化,将在中长期影响医药的投资方向,从投资角度后疫情时代的投资机会将是一个更长期更持续的主线。新变化包括了后疫情时代的新技术和新场景,对于创新板块的投资,2023年仍是乐观态度,随着更多真创新产品的获批,创新板块的投资将从“炒预期”过度到“炒业绩”阶段,而疫情后的院内诊疗恢复和医保准入也给创新产品的放量提供了充足条件;新场景更多关注的是后疫情时代新的诊疗方式和消费场景,关注互联网医疗等板块的投资机会。
消费:疫后复苏将成重要主线注重基本面挖掘
消费复苏,一直是大家在生活中与投资中都关注的话题。天弘基金大消费投资总监刘国江认为,2023年投资进入了后疫情时代,疫后复苏将成为重要的主线。天弘基金股票研究总监兼资深基金经理于洋也指出,2023年2季度最大的变化是消费场景恢复后,消费和经济的复苏,这个阶段大部分行业和公司的基本面都是向好的,变化方向相同。场景复苏的修复完成后,下一个阶段是行业和个股的分化,基本面表现好的,是站在未来发展方向上的行业和公司。在2023年2季度之后,能否找出并投资面向未来2-3年的好公司,这一点对于主动管理基金来说,很可能是未来2-3年的胜负手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刘国江在敏锐地捕捉到了当前大家对消费复苏力度存在疑问的心态,并从多角度给出了自己的解读。首先,居民的储蓄账户有增无减,消费潜力尚存;其次,政策呵护内需的诉求明显,有利于激发居民的消费意愿。因此,对疫后复苏持相对乐观的看法。在经济向好,基本面稳固,企业盈利有望改善的条件下,对2023年A股市场展望相对乐观,认为市场震荡向上的概率较高。同时刘国江也提到,第一轮疫情冲击虽基本结束,但未来或许多多少少还会存在一定的波动,这也是需要防范的。
对于未来看好的行业,刘国江表示继续看好白酒、其他食品饮料、家电、化妆品等行业,并继续看好农业、汽车零部件等领域中的个别投资机会。此外,他也会积极审慎地拓展自身能力圈,在医药、科技等领域寻找确定性较高的投资机会。
科技:机会大于风险关注较长周期机遇
在今年的“两会”中,无论是从《政府工作报告》还是首场“部长通道”,都能看出国家对科技行业重视程度持续提升。折射到资本市场,天弘基金大科技投资总监陈国光认为,系统性风险基本释放完毕,科技板块的机会大于风险。
中长期来看,科技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的核心。国内优秀高科技公司的成长对实现供应链产业链自主可控、解决“卡脖子”问题至关重要。作为助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的抓手,科技行业的战略地位至关重要,其发展也正处于政策和行业的快车道上,我们的投资方向也会持续聚焦。
同时,陈国光指出真正具有硬核创新能力并处于行业上升周期的优秀公司有基本面支撑,超额收益会更加明显:新能源、半导体国产化将是一个较长周期的成长领域,汽车新能源化、智能化以及十四五期间确定性较高的军工电子在未来几年都将保持较快的成长。因此2023年会重点集中在以下领域:计算机主要关注信创和AI赋能传统产业(汽车、电力)而带来的投资机会,半导体主要关注设计类公司周期见底回升带来的价值重估,消费电子重视技术创新,新能源看好大储和光伏技术迭代。
此外,科技组基金经理周楷宁也认为数字化智能化、国产替代是5-10年维度的长期机会,可以从新技术、新产品、政策、顺周期等方向,对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云计算、信创,汽车智能化,消费电子,半导体,传媒互联网和储能、光伏、风电等领域进行挖掘。
制造:“错杀”机会显现 市场风格有望再平衡
和科技板块类似,先进制造、高端制造为代表的制造业也是今年“两会”的重要关注点。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同时,中国也处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重要关口期。
展望2023年,大制造周期投资总监谷琦彬表示可以乐观一些,一些随熊市错杀的优质资产出现了好的中长期投资机会,利空因素已经大多体现在资产的定价中,而中国经济未来的改善、成长性行业的持续增长这些利好因素在定价中的体现却不足。
同时,谷琦彬认为2023年的关键词是“回归”,不单是正常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恢复正常,也是指市场风格,他认为之前疫情时代的极致结构性市场风格可能会面临再平衡,2023乐观以待。
此外,一直深耕国防军工的制造组基金经理李佳明表示,2023年对国防装备行业、以及高端制造板块的运行并不悲观。可以看到,2022年实际上包括国防装备在内的多个高端制造行业的基本面都是向上的、这确实来之不易;而以目前的信息来看,2023年这些行业向上的趋势依然有望维持,甚至在疫情等外部扰动因素消退后、有望释放进一步的成长潜力。
聚焦到低碳经济,参与管理天弘低碳经济的制造组基金经理唐博则指出,低碳经济的发展是长期持续的产业变化,既具备广度也具备深度。发电侧和用电侧等相关行业仍然处于快速发展中。站在目前的时间点去展望2023年,产业的变化伴随着更大的机遇。比如光伏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下跌带来产业链利润重新分配,也会给运营端带来更大的经营扩张基础等。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基金主要投资于境外证券市场,除了需要承担与境内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外,还将面临汇率风险、境外证券市场风险等特殊投资风险。
来源为金融界基金的作品,均为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否则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