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快资讯丨鳊鱼、鲂鱼、扁鱼解析
本文系《粤厨宝典》丛书作者潘英俊先生原创作品,旨在饮食文化及烹饪技术研究
正文 :
各地对鱼的理解不同,会为鱼起不同的名字,有些鱼虽有不同的名字,但却是同一种鱼。而有些鱼虽都是一个名字,却又是两种或三种的鱼。
(相关资料图)
就好像“鳊鱼”在广东可能指的是另一种鱼。
《尔雅·释鱼》在为“鲂”“魾”两字注释便有“ 江东呼鲂鱼为鳊,一名魾 ”。
也就是说,仅鲂鱼一鱼而言,便有“鳊鱼”和“魾鱼”的别名。
古籍上的《鲂鱼图》
那么,这种鱼为何有三个名字呢?
先讲“鲂鱼”。
《说文解字》的解释是这种鱼赤尾。
所以,“鲂”字是针对鱼尾而成。
有读者可能不解,“鲂”字的“方”怎么会扯到鱼尾上。
原来“鲂”是从“”字得来,后者是“鱼”字加“㫄”。
“㫄”字即使在汉代已成生冷字了,因为这个字被“㝑”“雱”“旁”的字所替代。
这也是《集韻》有“ 鲂亦作鳑 ”的出处。
“㫄”字的本义是什么呢?
就是在旁边费力摇动作衬托的行为。
有些地方是将鲂鱼等于鳊鱼的
所以,有文人对《说文解字》对“鲂”的解释有不同见解。
这些文人认为,“鲂”是赤尾鱼不可置疑,但鱼赤尾不是天生的,而是因鱼的劳累而引起。
于是就有了“ 鱼劳则赤尾 ”的解释,以及“ 如鱼竀(竀字既可解释为正视,也与赪字相通)尾。衡流而方羊(方羊亦作‘方洋’;即彷徉,指徘徊,不自安貌),亦谓其困顿。许(指《说文解字》作者许慎)以赤尾鱼释鲂,殆失之 ”的更正。
“魾鱼”的说法止见于《尔雅·释鱼》。
不过,此书也与《说文解字》有“ 魾,大鱯也 ”的解释。
而《古今注》则有“ 白鱼雄者曰魾 ”的说法。
所以,用“魾鱼”之名去称呼“鲂鱼”并非主流,甚至是《尔雅·释鱼》的一家见解。
鲂鱼
“鳊鱼”较易理解,是其形状使然,《正字通》形容此鱼“ 阔腹穹脊 ”而得名“鳊”。
又被写作“鯾”,《山海经》云有“大 鯾居海中 ”的说法,但是否与“鳊”同,则值得商榷。
在1970年代以前,广东人口中的“鳊鱼”并非一定是指“鲂鱼”,很多时是指“鲢鱼”。
所以,当时的“四大家鱼”是鲩鱼、青鱼、大鱼及鳊鱼作商品名称。
在广东,”鳊鱼“是指鲢鱼
之所以写成“鳊鱼”,是与“大头”(鳙鱼)相对而言,原因“大头”形容鱼头,“鳊鱼”形容鱼身。
另外,《直省志书·乌程县》有“ 鳊一名鲂,湖鱼之最佳者,所谓小头鱼。出太湖者,鳞白出龙溪者,鳞黑更肥味美 ”的说法,将“鳊鱼”视为“小头鱼”,恰好与俗称“大头”的“鳙鱼”相对。
但有的地方则有鳊鱼与鲂鱼之分,图为鳊鱼
那么,广东人怎样称呼“鲂鱼”呢?
称作“鱼”。
大体是“鲂鱼”身扁,犹如劈开半爿的样子。
半爿,广东人又说半边,边字加鱼部首便成“”。
随着南北交流,将“鲂鱼”写作“鳊鱼”的文化传到广东,广东人为免引起误会,将原来称作“鲢鱼”的“鳊鱼”写成“扁鱼”,继续保留“鱼”的写法称“鲂鱼”,或写成“鳊鱼”。
在广东,鳊鱼会写成““鱼””““扁鱼”
那么,为什么广东人会将“鲂鱼”写成“鱼”呢?
原来,“鲂鱼”是指团头鲂[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h],广东不产。
广东盛产鳊鱼[ Parabramis pekinensis Basilewsky]。
两者无论是质感、味道或是外貌都有区别。
因此,广东人有意将它们分开。
事实上,从学科上看,它们分别隶属脊索动物门[Chordata]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硬骨鱼纲[Osteichthyes]辐鳍亚纲[Actinopterygii]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亚目[Cyprinoidei]鲤科[Cyprinidae]鲌亚科[Cultrinae]的鲂属[Megalobrama]及鳊亚科[Abramidinae]的鳊属[Parabramis]。
能理顺它们的关系吗?
潘老师按 :
注1:《诗经·周南·汝坟章》有“ 鲂鱼赪尾 ”诗句。
后来文人为这诗句注释有:
“ 赪赤也,鱼劳则尾赤。
《正义》曰《释器》云:再染谓之赪。
郭云:赪浅赤色,鲂鱼之尾不赤,故知劳则尾赤。
哀十七年《左传》曰:如鱼赪尾衡流而彷徉,郑氏云:鱼肥则尾赤,以喻蒯瞆淫纵不同者,此自鲂鱼尾本不赤,赤故为劳也。鲂身广而薄少力细鳞赪赤也,鱼劳则尾赤。鲂尾本白而今赤,则劳甚矣。
蓝田吕氏曰:鲤尾赤鲂尾白,今亦赤则劳甚矣。 ”
注2:《齐风·敝笱章》有“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 ”诗句。
后来文人为这诗句注释有:
“ 鳏,大鱼。鳏,鱼子也。鲂也,鳏也,鱼之易制者。鳏鱼子释鱼。
文李巡曰:凡鱼之子总名鲲也,鲲鳏字异,盖古字通用,或郑本作鲲也。
鲁语云:宣公夏滥干泗渊里革断其罟而弃之,曰鱼禁鲲鲕鸟翼卵蕃庶物也。是亦以鲲为鱼子也,毛以鲲为大鱼。郑以鲲为鱼子而与鲂相配,则鲂之为鱼中鱼也,故可以为大,亦可以为小。笺以鳏若大鱼则强笱,亦不能制。不当以敝败为喻,且鲂鱮非极大之鱼与鳏不类,故易传以为小鱼易制。鲂鳏,大鱼也。
渤海胡氏曰:鲂、鳏、鱮皆鱼之可制者也,为笱之敝败而不能制。 ”
注3:《礼记·内则》有“ 鲂鱮烝,芗无蓼 ”的句子。
后来文人为这诗句注释有:
“ 鲂、鱮二鱼烝(蒸)而食之,故曰鲂鱮。烝(蒸)芗谓香草,言调和之以香草无用蓼也。
〈大全〉陆氏曰:鲂鱮,弱鱼也,烹或易烂,烝(蒸)之可也。 ”
注4:《埤雅·鲂》云:
“ 鲂一名魾,此今之青鳊也。
郊居赋曰:赤鲤、青鲂,细鳞、缩项、阔腹,鱼之美者,盖弱鱼也。其广方其厚褊,故一曰鲂鱼,一曰鳊鱼。鲂,方也,鳊,褊也。
诗曰:川泽吁吁,鲂鱮甫甫。甫甫美也,鲂之为美旧矣。
今更与鱮鱼连道以著韩国水土之善者,盖鲂鱼虽等美而缘,水之异则有优劣,故里语曰洛鲤、伊鲂贵于牛羊,洛以浑深宜鲤,伊以清浅宜鲂也。
又曰居就粮梁水鲂,盖今辽东梁水之鲂特肥而厚。
诗曰:岂其食鱼,必河之鲂。言无民而不可治,岂其娶妻必齐之姜。言无臣而不可使,所以诱掖其君也。且河性宜鱼,
故诗曰: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必河之鲤也。
《列女传》曰:傅弓以燕牛之角,缠弓以荆麋之筋,糊弓以河鱼之胶。说者以为燕角善楚,筋细河胶黏。
诗曰:鲂鱼赪尾以譬,君子劳于王事。
《养生经》曰:鱼劳则尾赤,人劳则发白。 ”
注5:《尔雅翼·鲂》云:
“ 鲂缩项穹脊博,腹色青白而味美。
今之鳊鱼也,汉水中者尤美。
常以槎断水用,禁人捕谓之槎头鳊。宋张敬儿为刺史,献齐高帝一千八百头即此也。
《说苑》阳昼曰:夫投纶错饵,迎而吸之者,阳桥也,其为鱼也薄而不大;若亡若存,若食若不食者,鲂也,其为鱼也博而厚味。今网罟者,乃以鲂为易取,岂难于钓而易于网耶。
诗称:鲂鱼赪尾,说者以为鱼劳则尾赤。
《左传》曰:如鱼竀尾,衡流而方羊裔焉。郑氏以为鱼肥则尾赤,二说虽不同,然鱼肥则不耐劳。不耐劳则尾易赤,以鲂言之其体博大而肥,不能运其尾加之。以衡流则其劳甚矣。宜其尾之赪也,盖诗之赪尾以喻宗周臣下之劳。左氏之赪尾则有志大心劳之象,故以衡流竀尾为言也。 ”
注6:《遁园居士·鱼品·江东鳊》云:
“ 江东鱼国也,为人所珍。自鲥鱼、刀鰶、河豚外,有鳊,小头身横,视之圆如盘而侧甚薄。大者曰,腹脊多腴。 ”
注7:《正字通·》云:
“ 音擎,鱼名,按《埤雅·广要》:鲂,一名,音京,或谓同鲸,非是。 ”
全文完